今天這道是由【媽咪】和我們一起完成的
摻入了大家滿足的歡笑聲
絕對
吮 指 難 忘 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知道嗎?
「三杯雞」本來是江西菜,做法是把乾淨的雞肉切成小塊,不加水,只放一杯酒、一杯油、一杯醬油下去煨煮而得名,肉質軟嫩、色澤油亮、香味醇厚,因此流傳久遠。而流傳到台灣以後,成為了台灣一般家庭的家常菜,而台灣許多廚師將原本的「一杯油」取代為麻油,味道更多層次,也適合滋補身體喲!
但當初的「三杯」現在也都不一定了,有些餐廳會放較多麻油,甚至有添加辣椒,增加風味,也有些人會放很多米酒下去燉煮,大概是受麻油雞和燒酒雞的影響(?)
而咱們家算是中合版,米酒會放比較多,是為了「不加水」,把雞肉燜熟,完整帶出雞肉本身的鮮嫩以及和調味料結合的原汁原味。
【阿嬤牌三杯雞】
真是有料
主要食材:
● 雞腿肉
今天買一斤,加兩隻雞翅,因為爺爺愛吃雞翅膀~
這樣大約6人份
● 老薑5公分
● 蒜頭10粒
● 九層塔一小把
調味料:
● 醬油一杯
● 麻油一杯
● 米酒一杯
● 糖適量
注意事項:
(1)雞肉請攤販切好,我無法教你切。回家後將之沖洗乾淨。
(2)薑請先切片,每片約0.3公分。
(3)蒜頭先剝皮,不要敲碎。
(4)九層塔是最後用來增添風味,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。
(5)所謂三杯,是醬油、麻油、米酒各一杯,但不同量XD
我們用容量約150c.c.杯子的三分之二
還是要看個人口味,像咱們的三杯雞就是不加水的,因此米酒的量會比較多(約兩杯半);
而使用的「四季醬油」比較鹹,則量就較少。
(6)糖是用來緩和味道,避免「死鹹(台語)」,以及增添色澤,請酌量增減。
請你跟我這樣做
(1)熱鍋,倒入麻油、薑片爆香至金黃色,雞肉下鍋,稍微翻煮一下。
(2)加入醬油,翻煮至雞肉上色
(3)到入第一杯米酒,蓋上鍋蓋燜煮約30分鐘,依個人口感喜好
期間查看雞肉是否熟透,再稍微翻煮;若湯汁收乾,則再加入第二杯米酒。
(4)起鍋前10分鐘加入蒜頭。
*這次蒜頭是剛好綿綿鬆鬆的口感,如果喜歡爛一點,就早點下鍋。
(5)起鍋前丟入九層塔拌炒,即可起鍋。
阿嬤說
*記得加糖,才不會「死鹹」。
*一定要老薑,不要嫩薑!因為薑是老的辣。
*不加水,用米酒燜卡「ㄆㄤ」啦!
製作日期:2013/09/08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送上一張今天的滿漢全席
菜頭粿是來插花的~被我吃一半XD
其實阿嬤也是元兇之一
今天她正經地走過來,一邊說「這好吃嗎」
另一邊呢......已經拿起來咬了一口
我:「阿嬤哩馬欸掏呷喔」(台語,你也會偷吃噢)
阿嬤:「嘿啊!」
接著呢
就出現啦!!!阿嬤經典語錄
「租採欸郎攏嘛呷村欸加鐵吼把郎呷~」
國語版→「煮菜的人都馬吃剩的才拿給別人吃~」
然後才很認真地解釋說「我們要試味道啊!」
哈哈哈......您 真 可 愛 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阿嬤a懷舊食譜僅此一家,別無分號
(唯一合作夥伴:滴阿【阿嬤古早味】)
喜歡請善用分享
如要轉載請註明出處、網址
感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猜猜這是什麼呢?!
敬請期待下集【阿嬤a懷舊食譜-番外篇】